為什麼我飛鳥一做就肩痛?
還記得我剛開始練胸時,看到健身房大神用飛鳥機夾胸,胸肌線條像要炸出來一樣帥。我跟著模仿,結果第一次做完不是胸部痠,是肩膀爆痛,胸肌毫無感覺。
那時請教教練,他只看了我一下就說:「你這不是練,是在甩手臂。」
飛鳥動作看似簡單,但其實是技術含量很高的雕塑型訓練。若出現下面這些錯誤,不但練不到該練的,甚至還會受傷。
這篇文章就針對五大常見飛鳥錯誤,逐一解析並提供具體的修正方式,幫你找回胸部「燒灼感」與肌肉主導的訓練節奏。
如果你還在用錯誤姿勢練飛鳥,推薦你先看這篇官方推薦的教學總覽 → 👉 飛鳥動作總整理:練對才有效
錯誤一:手肘伸太直,壓力全跑肩膀去了
微彎手肘=保命 + 胸肌有感
手肘打直看似漂亮,其實是讓關節承受全部壓力,導致肩膀吃力、胸肌休息。
- 肘部鎖死 → 肌力轉移至肱骨與肩峰
- 肘部微彎 → 張力集中在胸大肌纖維
三步修正法:
- 預備動作時,肩膀放鬆下沉、雙手略微張開
- 夾胸時想像用手肘環抱一顆球
- 到頂點停留 0.5 秒,感受胸肌收縮再放回
設備輔助技巧: Ntaifitness 蝴蝶機的設定角度具備「動作軌道引導」功能,能幫助新手養成正確肘角控制,不怕練歪。
下一段,我們會說明第二大錯誤:「節奏太快,讓張力完全流失」,快=沒練到的真相。
很多人做飛鳥像在「趕火車」,快速拉合、快速放回,但這樣反而利用慣性完成動作,肌肉幾乎沒參與發力。錯誤二:太快太急,沒有張力控制
慢就是快,讓肌肉感受每一秒
修正技巧:
器材建議: Ntaifitness 的 Cable 機具備穩定阻力曲線,能防止在下放階段突然失控,幫助你每一下都維持張力。
🚫 錯誤三:肩胛不穩,導致胸肌無法啟動
後收肩胛=穩定發力
你有沒有做飛鳥時「胸部使不上力」,反而覺得肩膀痠?這可能是肩胛骨沒有固定導致的發力錯誤。
- 肩胛外展、聳肩 → 胸肌參與度下降
- 肩胛內收、下沉 → 穩定軀幹,集中胸部出力
肩胛穩定操作重點:
- 放鬆肩膀、自然下沉
- 主動將肩胛骨後夾固定(可想像「夾住鉛筆」)
- 全程維持此穩定架構,避免動作過程肩胛滑動
徒手練習建議:對著鏡子進行無負重飛鳥動作,觀察是否肩膀聳起或滑動,調整後再回到器材訓練。
進階工具: Ntaifitness Cable Station 提供可調式拉柄與座椅支撐,可輔助穩定肩胛定位,建立正確動作路徑。
下一段,我們會分析錯誤四:「下放過頭」,導致張力中斷與訓練無感的真因。
錯誤四:下放過頭,張力中斷
別讓重量回到底,肌肉會「睡著」!
很多人做飛鳥時,下放到最底完全放鬆,讓重量片回歸初始位置,這會讓原本集中在胸肌的張力瞬間中斷,整個刺激效果「歸零」。
- 重量完全歸位 → 張力中斷、胸肌放鬆
- 保留最後 10~15% 行程 → 持續胸肌張力不間斷
實作技巧:
- 觀察 Cable 滑輪 or 蝴蝶機配重 → 留約 5cm 不完全歸位
- 下放位置在「胸肌仍感拉伸」的點即停止
- 與鏡子配合觀察胸肌張力是否仍持續存在
修正技巧:使用 Ntaifitness 飛鳥機具備「限位軌道」設定,可讓你設定最大與最小行程範圍,減少過度伸展的風險。
🎯 結語:飛鳥不是甩手,是用胸「畫線條」
飛鳥訓練,是胸部雕塑的神技;但一個錯誤姿勢、一次張力中斷,就可能讓訓練「白做」甚至受傷。
從今天起,你只要記住這四個關鍵錯誤:
- 手肘過直
- 動作太快
- 肩胛滑動
- 重量歸位
每一項都會影響胸肌啟動,讓你感覺「胸沒練到」或「肩膀在幫忙」。
試著從這篇開始,一項一項調整。記住,飛鳥不是比重量,而是比誰能控制胸部每一吋肌纖維。
你做飛鳥時最容易犯哪一項錯誤?留言跟我分享,我幫你分析。
想試用 Ntaifitness 的專業飛鳥訓練設備嗎?點我預約體驗,讓胸肌真的「夾」起來!
常見問題 FAQ
Q1:飛鳥訓練手肘一定要彎嗎?
A:是的,建議維持 15–20 度微彎,以保護關節並維持張力在胸肌上。
Q2:我做飛鳥總是肩膀痠,是哪裡錯了?
A:可能是肩胛沒固定或動作太快,建議先從徒手確認啟動順序。
Q3:飛鳥可以當主要胸部訓練嗎?
A:可以。飛鳥是「雕塑型動作」,可與推舉搭配使用提升全面發展。
Q4:女生適合做飛鳥訓練嗎?
A:當然適合。適當重量與高控制方式,有助於改善姿勢與胸型支撐。
Q5:飛鳥用 Cable 還是蝴蝶機比較好?
A:初學者建議用蝴蝶機固定軌跡,進階者可用 Cable 增加角度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