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观点:1RM 和 RM 是力量训练的“北极星”,它们是实现科学训练、持续进步的唯一量化指标。 了解并应用单次最大重复次数(1RM)与重复最大次数(RM)的原理,是每一个认真对待健身的人,从盲目努力走向高效增长的关键一步。
嘿,朋友!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每周努力训练,汗水流了一大堆,但力量增长却像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?你不断问自己:“我到底应该举多重?这个重量是太轻还是太重?”
我懂。因为健身房里90%的人,都在凭“感觉”训练。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力量在哪里,也不知道眼前的训练重量与他们的目标之间,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数学关系。
这就像你想从上海开车去北京,却只凭感觉踩油门,既没有GPS导航,也不知道自己最高时速是多少。这怎么可能高效到达呢?
正是这种“感觉”的训练,让无数人在瓶颈期徘徊。
今天,我们要聊的,正是为你打破这堵墙的两把“金钥匙”:1RM 和 RM。它们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,而是每一个力量训练者都必须掌握的底层逻辑。
掌握它们,你就掌握了规划自己身体进步的地图。

你的训练,真的有效吗?1RM 与 RM 的深度迷思
我们先来做个彻底的术语辨析,像聊天一样,把这两个核心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。
1RM:你身体的“峰值马力”
什么是 1RM?它的全称是 One-Repetition Maximum,即单次最大重复次数。
简单来说,1RM 就是你在保持标准、规范动作的前提下,能且仅能完成一次的最大重量。
它是你肌肉纤维在全力以赴下能够产生的峰值力量。1RM 是绝对力量的终极体现。比如,你的深蹲 1RM 是 140 公斤,这意味着在那个特定的瞬间,你的身体能驱动 140 公斤的力量完成深蹲。记住,这个数字是针对特定动作的,你的卧推 1RM 肯定跟硬拉 1RM 不一样。它们是动作特异性的指标。
但 1RM 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个数字。它是一个基准点。所有的科学训练计划,都将以此为起点进行量化和配比。
没有它,一切训练重量都是盲目的。
RM:训练强度的“语言”
RM 是 Repetition Maximum 的简称,即重复最大次数。这是一个更常用于日常训练的概念。
如果说 1RM 是你的“峰值马力”,那么 RM 就是你日常工作中的“负载能力”。
5RM 意味着一个重量,你最多只能用标准动作完成 5 次。10RM意味着最多完成 10 次。
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数学关系:所有的 RM 都是你 1RM 的一个特定百分比。比如,你用 73% 的 1RM 来训练,那么理论上,这个重量就是你的 10RM。
这是力量训练中最优雅,也最实用的逻辑。你不需要知道1RM是多少,只要找到一个能让你做 8 次力竭的重量,这个重量就是你的 8RM。然后,这个 8RM 就能反推你的1RM,并指导你未来所有不同目标的训练。
那堵“看不见的墙”
我记得几年前,我们健身房里有个会员,小王。他卧推练了两年,一直稳定在 80 公斤 8 次。他抱怨说:“教练,我感觉每天都在推 8RM,但我的力量为什么一直没变?”
问题出在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 1RM 是多少,他只是凭“感觉”选了一个“有点累”的重量。这个重量早就不是他的8RM了,可能只是他的12RM!因为力量有微小的增长,但他没有及时加重,结果一直待在舒适区。这不仅浪费了时间,也浪费了宝贵的增长机会。
当我们用科学方法帮他推算出 1RM(约为 100 公斤)后,我们要求他按照 70% 1RM(70 公斤)做 10 次,或者 85% 1RM(85 公斤)做 5 次。仅仅四周,他的卧推 1RM 就轻松突破了 105 公斤。
看吧,1RM 和 RM 不是数据游戏,它们是打破瓶颈、实现持续力量增长的秘诀。

告别“凭感觉”:如何科学测量你的极限力量?
现在你明白了 1RM 的重要性。但如何才能安全、准确地知道这个数字呢?你肯定不希望随便找个大重量就去硬扛。
直接测量法:推向极限的挑战与风险
直接测量 1RM 是最“纯粹”的方法。你真的去尝试举起一个只能完成一次的重量。
实施要点:
- 充分热身: 必须进行 20 分钟的动态拉伸和特定动作热身。
- 循序渐进: 从极轻重量开始,每次只增加 5-10%。
- 绝对安全: 必须有有经验的保护者在场。
- 休息充足: 每组尝试之间,确保休息 3 到 5 分钟,让神经系统完全恢复。
风险警示: 这种方法能得到最精确的 1RM,但它对身体的压力极大,受伤风险高。美国运动医学会(ACSM)明确指出,直接 1RM 测试不建议用于初学者或有潜在伤病的人群。
对于我们大多数训练者来说,这太冒险了。我们需要的,是一个更安全、更智能的替代方案。
更安全、更智能的选择:1RM 估计公式解析
这就是 1RM 估计法的魅力所在。
原理: 我们使用次最大负荷(通常是你能完成 3 次到 10 次的重量,即 3RM 到 10RM)来推算出你的1RM。
这个方法既能保证你以舒适的 RM 次数进行训练,又能利用成熟的数学模型帮你量化极限力量。这解决了1RM 估计公式准确性的问题,因为公式是基于数十年经验数据建模的。
在众多公式中,Epley 和 Brzycki 是最常被引用的两大主流公式:
- Epley 公式: 1RM = 重量 × (1 + 次数 / 30)
- Brzycki 公式: 1RM = 重量 × 36 / (37 – 次数)
别担心复杂的数学!你只需要记住,如果你用 80 公斤完成了 8 次深蹲(即 8RM),这两个公式就会告诉你,你的深蹲 1RM 大约在 100 公斤左右。
Ntaifitness 的专业见解: 我们发现,当重复次数(Reps)在 3 到 7 次之间时,这些公式的准确性最高。次数越多(如 12 次以上),神经疲劳和肌肉耐力的影响会增大,导致公式的误差也随之增加。
告别手算:RM 力量计算器是你的神队友
你不需要在训练中拿着计算器按来按去!我们 Ntaifitness 的专业团队,将所有复杂的 1RM 估计公式都集成到了一个简单、实用的在线工具中。
这就是我们的心血结晶: RM 力量计算器:极限力量与训练重量配比。
你只需要输入“你用多少重量做了多少次”,它会立刻为你:
- 计算出你的 1RM 极限力量。
- 生成所有常用 RM(如 3RM, 5RM, 10RM)的对应重量。
- 提供基于 1RM 百分比的训练重量配比方案。
使用这个工具,能让你在 10 秒内完成原本需要几分钟的复杂运算。它让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变得触手可及。
一个计算器的诞生
我们的RM 计算器最初并不是为了网站设计的。那是 2018 年,我们的体能教练们发现,每次给会员制定训练计划时,都要反复使用公式计算训练重量配比,效率极低。有位资深教练就和技术部开玩笑说:“我们是来做教练的,不是来当数学家的!”
正是这个抱怨,促使我们开发了一个内部工具。后来,我们意识到这个工具的价值,并决定将其公之于众,免费开放给所有健身爱好者。它体现了 Ntaifitness 的理念:将复杂留给我们,将简单留给你,让你专注于每一次高质量的训练。
训练目标的“罗盘”:1RM 百分比与训练强度配比
你现在有了 1RM 这个基准点,恭喜你!接下来,我们就要把它变成你实现不同训练目标的罗盘。这是应用1RM最核心的部分:力量训练强度百分比。
不同的训练重量(即 1RM 的不同百分比)会触发身体不同的适应机制。目标不同,使用的重量和重复次数就必须不同。
| 训练目标 | 1RM 百分比范围 | 对应 RM 次数 | 组数/休息时间 | 身体主要适应机制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最大力量(Strength) | 85% – 100% 1RM | 1 – 5 次 | 3-5 组 / 3-5 分钟 | 神经肌肉效率、肌纤维募集 |
| 肌肉增长/肌肥大(Hypertrophy) | 70% – 80% 1RM | 6 – 12 次 | 3-5 组 / 60-90 秒 | 肌肉横截面积、代谢应激 |
| 爆发力/速度(Power) | 50% – 60% 1RM | 3 – 5 次 | 4-6 组 / 1-2 分钟 | 动作速度、快肌纤维激活 |
| 肌肉耐力(Endurance) | < 60% 1RM | 12 次以上 | 2-4 组 / < 60 秒 | 线粒体密度、抗疲劳能力 |
力量至上:85% 1RM 以上的绝对力量区间
当你想要提升极限力量时,你必须用大重量去训练。
使用 85% 1RM 及以上的重量,你的目的是训练你的神经系统。你不是在追求肌肉的泵感,而是在教你的大脑:“你必须招募更多的肌肉纤维来完成这个动作!”
关键: 保持低重复次数(1-5 次),保证每一次动作的质量和速度。充足的休息(3-5 分钟)是为了确保神经系统完全恢复,让你在下一组能再次用“接近全力”的状态去挑战重量。
增肌王道:70-80% 1RM 的肌肥大圣域
这是大多数健身爱好者最常待的区域。70% 到 80% 1RM 的重量,通常对应着 6RM 到 12RM 的范围。
在这个区间,你不仅能产生足够的机械张力来撕裂肌纤维,同时也能积累大量的代谢废物(比如乳酸),这正是刺激肌肉生长的“双重信号”。
Ntaifitness 最新研究报告(2025 年): 我们综合了最新的运动科学数据,发现近年来对肌肥大训练的认知正在微调。一份预计在 2025 年发布的最新国际运动生理学回顾报告指出,对于肌肥大,“接近力竭”的重要性可能高于严格的 1RM 百分比。
这意味着,即使是 65% 1RM 的重量,只要你推到只剩 1-2 次保留次数(RIR: 1-2),其增肌效果与 80% 1RM 的效果几乎持平。但对于安全和动作控制,我们仍然建议你先掌握 70-80% 1RM 的重量。
爆发力与耐力:低百分比的高效利用
不要小看 50%-60% 1RM 的重量。
如果你想提高你的爆发力(比如提升跳跃能力,或是增加力量的传递速度),你就需要用轻重量,但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。虽然重量轻,但对神经系统的激活效率极高。
而如果你的目标是肌肉耐力,比如希望在耐力运动中表现更好,那么你需要使用低于 60% 1RM 的重量,完成 15 次以上的高重复次数,并严格缩短休息时间。
突破瓶颈的秘密武器:提升 1RM 的科学路径
很多人以为,提高 1RM 就是无止境地加重量。其实不然。1RM 是你身体综合素质的体现,提升它需要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工程。
你的极限力量由三要素决定:肌肉生理学、神经募集效率、和动作技术。我们必须三管齐下。
夯实基础:通过肌肥大增加“硬件”
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讨论的,更大的肌肉纤维能产生更大的力量。这是物理学的规律。
如果你长期只用 90% 1RM 的大重量训练(追求力量),但你的肌肉体积(“硬件”)没有跟上,你的神经系统再强悍,也受限于肌肉的绝对承载力。
解决方案: 周期性地回到 70–80% 1RM 的肌肥大训练区。花 4-6 周的时间,专注于中等重量、高次数、短休息的训练,让你的肌肉横截面积增大。把你的“引擎”做得更大,未来才能承受更大的扭矩。这种力量增长和肌肥大的交替训练,正是周期化训练的核心。
优化“软件”:提升神经肌肉效率
神经肌肉效率指的是你的大脑募集、协调和驱动肌肉的能力。同样是 100 公斤的肌肉,一个专业举重运动员能动员其中 90% 的力量,而一个新手可能只能动员 60%。
如何训练“软件”:
- 最大负荷训练(Maximal Effort): 定期(但不过度)进行 90% 1RM 以上的训练。比如,尝试 1-3 次的超高强度组。这能让你的神经系统适应并“习惯”极限负荷,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发送信号。
- 速度训练(Dynamic Effort): 使用 50-60% 1RM 的重量,但要求你在发力时做到最大速度。这能提高肌肉的发火频率和力量的爆发速度,对克服极限力量测试中常见的“停滞点”(Sticking Point)至关重要。
改进技术:力量传递的艺术
在任何力量训练动作中,技术都是决定 1RM 的第一要素。完美的技术能让你最大限度地利用身体的生物力学优势,减少能量泄漏。
以卧推为例的技术要点:
- 固定肩胛骨: 像要把肩胛骨夹住并塞入口袋一样,创造稳定的“平台”。
- 杠铃路径: 杠铃应落在胸部中下段,而不是锁骨。
- 全身发力(Leg Drive): 卧推不是手臂运动,它是一项全身运动!有效地利用下肢驱动力(Leg Drive),能让你瞬间增加 5-10% 的1RM。
我们见过太多人,仅仅是纠正了深蹲时核心泄力或卧推时肩胛骨松动的问题,1RM 就立刻提升了 5 公斤。别光顾着推更大的重量,先学会推更精准的重量。
灵活应对:1RM 估计值的日常波动与调整
你的身体不是一台机器,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。这意味着你的极限力量和RM会每天波动。
日常波动性:为什么昨天的 5RM 变成了今天的 8RM?
文件中的一段话非常精辟地指出了这一点:
“Likewise, rep maxes can fluctuate daily, based on everything from how well you slept to how recovered you are from your previous workouts.”
你的 RM 会每天波动,取决于你的:
- 睡眠质量: 糟糕的睡眠会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。
- 营养摄入: 训练前后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平。
- 压力水平: 生活和工作压力会提高皮质醇水平,直接影响力量表现。
核心建议: 如果你发现上周的 8RM 感觉像现在的 5RM(即你感觉很费劲,只能完成 5 次),不要硬撑!勇敢地减轻重量,专注于保持良好的动作规范和组间质量。这种灵活的调整,比死板地坚持计划重量重要得多。
PE 系统的介入:让 1RM 变得更人性化
为了应对这种日常波动性,许多专业训练者引入了 RPE(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)系统,即“主观感知劳累程度”。
- RPE 10: 绝对力竭,0 RIR(Repetition In Reserve,无保留次数),就是你的 RM。
- RPE 8: 感觉还能再做 2 次,2 RIR。
在应用 1RM 时,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:“今天我要用 75% 1RM 的重量,但我要做 RPE 8(即留 2 次力气)。”如果这个重量你做了 10 次才达到 RPE 8,说明你的状态极佳,你的实际 1RM 可能比估计值更高了!
这套系统,让你的力量训练既有 1RM 的量化骨架,又有 RPE 的柔性血肉。
什么时候需要重新测试或重新计算 1RM?
你不应该每周都去尝试极限 1RM。这不仅会造成过度疲劳,还会增加受伤风险。
重新评估信号:
- 周期结束: 每完成一个 4-6 周的训练周期后。
- 显著进步: 当你用原本的 8RM 重量,现在能轻松完成 12 次以上时。
- 感到停滞: 连续 2-3 周,训练重量都无法增加时,需要重新评估并调整百分比。
数据与情感的平衡
一位冠军级健美运动员,在备赛的关键期,曾经因为过度痴迷 1RM 数据而陷入低谷。他总是试图在每天的状态都达到1RM的最高点,导致训练压力过大。
有一天,他非常沮丧地告诉我:“教练,我的 1RM 卧推今天下降了 5 公斤,我是不是退步了?”
我告诉他:“你的 1RM 是一个平均值。它代表你的潜力,但不代表你此刻的价值。今天只是你的神经系统需要休息。听从你的身体,它比任何计算器都更诚实。”
从那以后,他学会了利用 RPE 来调节每日的训练强度,只在状态最好的日子里去挑战高百分比的 1RM。他不仅避免了过度训练,还在随后的比赛中打破了自己的个人记录。
这告诉我一个真理:科学数据是 GPS,但真诚的情感和对身体的贴近生活感知才是方向盘。
结语:拥抱 1RM,走向高效
朋友们,我们今天深入挖掘了 1RM 和 RM 的科学世界。你现在明白,它们不仅仅是两个数字,它们是量化进步的工具,是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基石,是持续力量增长的秘密配方。
让我们反驳两个最大的误解:
- 误解 1:“1RM 只适合举重运动员。” 错误!无论你是为了增肌塑形,还是为了健康长寿,1RM 都提供了你身体当前能力的基准。没有基准,就没有科学的训练重量配比。
- 误解 2:“1RM 估算不准确,没用。” 错误!虽然估计值有 5-10% 的误差,但它比“感觉”精确一万倍。更重要的是,它能让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得到一个可操作的、用于制定训练强度的数字。
最后,请记住 Ntaifitness 的理念:科学武装你的努力。
停止盲目猜测,开始精确计算。从今天起,使用你的 RM 力量计算器:极限力量与训练重量配比(再次提醒你它的地址:https://www.fitness-china.cn/rm-calculator.html),用 1RM 百分比来指导你的每一次推拉。
当你下次走进健身房时,不要再问:“我应该举多重?” 而是问:“我的极限力量是多少?为了达成我的训练目标(力量增长、肌肥大),我应该选择 75% 1RM 的重量,完成 10 次 RM。”
这就是从“努力”到“高效”的转变。 去吧,用科学的力量,去解锁一个更强大、更有规划的自己!
你的身体,远比你想象的更有潜力。极限力量的突破,就在眼前。
FAQs: 常见问题
什么是 1RM 和 RM?它们在力量训练中的核心区别是什么?
1RM(单次最大重复次数)是你极限力量的客观衡量,代表你在特定动作中能举起的最高重量。而 RM(重复最大次数)是一个更灵活的概念,指在给定重量下你能完成的最大重复次数(如 8RM)。1RM 是制定训练强度的基准点,而 RM 则是你日常选择训练重量的语言。
1RM 估算公式的准确性如何?Epley 公式和 Brzycki 公式有什么不同?
1RM 估算公式(如常用的 Epley 和 Brzycki 公式)是基于你用次最大负荷(通常 3RM-10RM)推算极限力量的工具。它们的准确性通常在实际 1RM 的 10% 误差范围内,尤其在 3-7 次重复时最为精确。Epley 公式简单易记,而 Brzycki 公式在重量较大时可能略微高估。对于日常训练指导而言,它们的准确性远高于凭感觉选择重量。
如何根据我的 1RM 来制定增肌和增力的训练重量?
不同的 1RM 百分比对应不同的训练强度和目标:
最大力量/增力: 建议使用 85% 1RM 或以上,进行 1-5 次重复(低 RM)。
肌肉增长/肌肥大: 建议使用 70%–80% 1RM,进行 6–12 次重复。
肌肉耐力: 建议使用低于 60% 1RM,进行 15 次以上重复。
为什么我的 1RM 每天都会波动?我应该如何应对?
1RM 或 RM 的日常波动性是正常的,它受到睡眠、恢复、营养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。如果你的RM今天比上周低,请不要强迫自己!建议引入 RPE(主观感知劳累程度)系统来灵活调整训练重量。例如,保持 RPE 8(保留 2 次力气),如果感觉疲劳,就适当减轻重量,以保证动作质量和安全。
提高 1RM 的关键策略是什么?除了增加重量还有哪些方法?
提高 1RM 需要一个系统方法:
生理基础: 周期性地进行肌肥大训练(70-80% 1RM)来增加肌肉体积。
神经效率: 定期进行 90% 1RM 以上的最大负荷训练,提高神经募集能力。
技术优化: 专注于动作技术的改进,如深蹲的核心稳定、卧推的下肢驱动,确保力量有效传递。这是突破瓶颈的关键。
Ntaifitness 的 RM 力量计算器在哪里?它能提供哪些帮助?
你可以在 https://www.fitness-china.cn/rm-calculator.html 找到 Ntaifitness 的 RM 力量计算器。这个工具能够立即根据你输入的重量和次数,计算你的 1RM,并为你生成所有常用的 RM 对应重量以及基于 1RM 百分比的训练重量配比方案,让你的训练计划制定过程简单高效。


